江门人才网>>江门资讯>>江门资讯
我市选取18个“红色村”建设试点,打造集红色文化展示和党建示范引领于一体的示范点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658次 发布日期:2019年7月12日

松岭村党建长廊。

松岭村党建长廊。

谢创故居。

谢创故居。

吴有恒故居。

吴有恒故居。

田金村党史国家史长廊。

田金村党史国家史长廊。

    近期,一本名为《五邑红色印记》的书籍悄然出现在不少江门市党员干部的办公桌上。年仅27岁面对死亡考验英勇不屈写下《囚徒歌》的林基路,在刑场举行婚礼后从容就义的周文雍、陈铁军夫妇,在田金村学堂山用刺刀与日寇血肉相搏最终英勇牺牲的数十名烈士……静静地翻阅这段历史,触碰到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9505平方公里的五邑大地,每一尺都有着红色文化的痕迹,每一寸都诉说着动人的红色故事。

    以历史激励现在,引导未来。近年来,为进一步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我市致力打造党建教育品牌“红色印记”,深入挖掘全市红色教育资源。一方面,继续对全市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使历史展示更全面、教育功能更丰富;另一方面,则选取18个村作为“红色村”建设试点单位,打造了如吴有恒故居、谢创故居、红色松岭等一批集红色文化展示和党建示范引领于一体的示范点。如今,我市“红色村”的建设已初显成效,“红色印记”党建教育阵地也已初具规模。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红色村”,挖掘每个村背后的红色故事。

    文/图 傅雅蓉 方艺

    重走侨乡红色路 传承革命精神

    近年来,我市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了“重走侨乡红色路 传承革命精神”教育活动。目前已先后推出3条红色线路,指引全体党员重走老一辈革命先烈艰难曲折的光辉历程。

    2017年底推出两条线路

    1、恩平大田镇朗底励英学校(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镬盖山六壮士牺牲旧地;2、台山都斛镇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纪念公园——斗山镇横江村。 2018年底推出一条线路

    开平市月山镇水井墟万隆客栈——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宗祠——龙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龙潭山战斗遗址。

    蓬江区杜阮镇松岭村

    红色土壤里开出党建之花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村的进展是比较顺利的。”蓬江区杜阮镇松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宁十分自豪,“作为革命老区,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感染着松岭人。党和国家的政策指令,村民们都会拥护和支持。”

    作为有着深厚革命历史积淀的红色村,松岭的革命故事一直在家家户户中流传。

    “1939年,中共委派地下党员来到松岭开展地下工作。一边开办‘妇女识字班’、夜校,宣传抗日救亡;一边建设红色交通站,为党和部队输送物资情报。”退休后的村干部黄煜棠,最近,正忙着梳理松岭村的红色历史资料,讲述红色历史可谓“信手拈来”。黄煜棠表示,收集整理的故事里,大多是松岭人口口相传中保留下来的。

    恰恰是这些不厌其烦的故事讲述,滋养了代代松岭人的精神土壤,让党建之花在润土中盛放。

    2018年,为响应“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松岭村创新推出“红色+四好农村路”,将松岭村“抗战交通”和“民生交通”的意蕴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实现以党建引领建好农村道路。

    目前,松岭村已进行1.2公里的公路补建,道路拓宽到8米至10米。原本的水泥路也改造为沥青柏油路,并进行了道路划线,实现人车分离。交通便利,推动了村内农业销售,吸引了工厂驻扎,极大提高了松岭村的经济水平。

    今年,松岭村继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出“老党员讲党史”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深度结合。“讲党史上党课模式并不新鲜。此次我们创新模式,特地邀请老党员,特别是经历过革命时期的老党员来讲述过去的故事。通过他们讲述的鲜活故事,将革命精神传递下去。”黄东宁说。

    除此之外,“复旧‘识字班’也是我们今年的一大重要工作。‘识字班’承载的红色革命精神,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党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识字班’还搭建起过去和现在精神沟通的桥梁,为后代阐释了深刻的革命奋斗意蕴。”黄东宁告诉记者,“识字班”修缮完成后,场地主要作三种用途:语言培训班、文艺基地以及基层党校。以“识字班”作基层党校,也是对早期党校模式的还原和纪念,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历史认识和思想觉悟。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松岭村的历史展览室总会有讲述声响起,或是欢声笑语或是激昂陈词,故事的传播推动着文化发展进程,基层党建在历史传承中更加稳固。“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讲述红色历史故事,影响新一代的松岭村民,信任党、支持党,向党靠拢,提升大家的凝聚力。”黄东宁说。

    新会区大泽镇田金村

    整合红色资源 挖掘红色故事

    盛夏时节,走进大泽镇田金村,修葺一新的田金革命烈士纪念碑挺立在阳光下,守护着这一片淳朴的乡村。

    作为新会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田金村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1941年,日军进犯田金村,一场发生在田金村学堂山的阻击战进行得非常激烈,战斗从傍晚持续到翌日中午。战斗中,田金抗日游击队顽强抗击敌人,当弹药用尽后,战士们用刺刀与日寇血肉相搏。但由于寡不敌众,学堂山阵地全面失守。解放后,党和政府为表彰先烈,曾立亭纪念。1978年,新会县革命委员会重建纪念碑,碑座上刻录着革命烈士的英名。

    “作为革命老区,田金拥有着丰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历年来,田金村都十分重视红色历史的挖掘和展示工作。”田金村党支部书记周琼花表示,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先烈,新会县人民政府在田金乡建亭,1978年设立纪念碑,2014年翻新并扩建为纪念碑公园广场,2018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如今,田金烈士纪念广场已进行纪念碑平台、纪念碑外墙、碑文、碑石的更换翻新,增设宣传栏、停车场硬底化,新建休闲小径、观景栏杆、红色文化长廊等,实现整体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在文化建设方面,田金村“两委”班子成员还经常走家串户,访问党员群众,查找历史资料,致力深挖田金革命烈士的革命历史故事。“目前,田金烈士纪念广场已成为各市区开展党组织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参观纪念碑,聆听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党员群众能够更加理解革命精神。”周琼花自豪道。

    在努力开展“红色村”建设的同时,田金村党支部还十分重视对老党员的关心。周天浮今年已经70多岁,党龄50年的他是田金村的老党员,平时热衷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动态,也关心村内的大事小事。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大,行动不便,周天浮很难参与党员活动。

    了解这一实际情况后,田金村主动组织干部和党员们将“党课”送上门,定期为老党员们讲述党的最近动态、最近政策,并听取老党员们对村内事务开展的建议。“我们村是一条‘红色村’,老一辈的党员大多经历或了解过当年的红色历史,所以他们的思想觉悟很高,非常关心党的新近动态和国家大事,去年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以来,受到许多老党员的支持。”周琼花说。

    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

    传承奉献精神 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一栋中山楼、一座祖屋、一间草房,勾勒出了谢创故居的轮廓。

    谢创故居位于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委会,是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创立人之一谢创的住所。据介绍,谢创18岁赴美求学,23岁入党。1935年回国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谢创成立开平特别支部。在1935年后回到家乡的几年间,谢创从教育入手,把以敬村建成一个革命据点。于1937年春节竣工建成以敬小学,成为了当时抗日救亡阵地。谢创还经常组织剧团演出,扩大宣传,培养先进思想指导员为发展对象,分期发展党员,以及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不难发现,谢创故居的背后蕴含的正是以敬村深厚的红色文化传统。

    谢创故居是以敬村最重要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以敬村对谢创故居进行了进一步改造。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二、三期工程正在进行中。“我们计划对主楼外围进行修葺,并将原来柴房位置建设成集会客、党组织生活开展、小放映厅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室,同时完善周边绿化及小区配套建设。”以敬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谢秀浓介绍,“未来,我们还计划在旁边公园设置小剧场,将来参观者可看到各类话剧、cosplay等等,感受讲述红色历史、革命故事的创新形式。这个创意来源于谢创,为了宣传抗日,谢创不拘传统,创新了许多宣传方式。”

    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谢创故居不仅是体现谢创爱国革命精神的载体,承载了以敬村的红色记忆,也向世人展示着谢创不忘初心、敢为人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这样的精神,如今的以敬村也在继续传承发扬。

    谢连昌是以敬村的原党总支书记,退休后,为了让村里的工作能够继续顺利开展,谢连昌不辞辛劳,仍然担任着村委会主任一职,并积极帮助组织培养书记接班人,为基层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份奉献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以敬村的基层服务工作。在工作日,村委会工作人员主动将个人午休时间延后30分钟,为仅有下班时间来办事的村民群众提供服务,这一举措获得不少办事村民的好评。此外,村党总支部还经常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访村民,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近期,以敬村有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村党总支部了解情况后,帮助咨询相关治疗方案并积极筹款,尽最大力量帮扶困难群众。

    通过谢创的故事和事迹,以敬村人学习到了奉献敬业的精神,也积极探索着新的乡村发展方式。“未来我们将通过文化剧场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打造以敬品牌,实现文化、组织、产业的振兴。”谢秀浓说。

    恩平市沙湖镇上凯村

    依托红色基因 夯实党建基础

    “每一个上凯村人都知道吴有恒的故事!”今年73岁的吴运强家住上凯村,是一名老党员,他说:“如今,来到吴有恒故居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人知道和了解吴有恒以及上凯村的光荣历史。”

    上凯村内的吴有恒故居曾是抗日根据地,如今已成为广东省、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及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江门市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超过2万人次前来参观。对于上凯村村民来说,吴有恒故居是了解革命历史、感受乡亲革命情怀的地方。

    作为吴有恒故居的一部分,黄墙红瓦的因树书屋,坐落在上凯村民居之间。“因树书屋是一间家族私塾。1913年农历十月初六,吴有恒在上凯村出生,刚懂人事,便在因树书屋接受叔父吴在湜的教育。”上凯村党总支书记吴永红告诉记者,吴有恒13岁时前往沙湖郁文中学读书,自此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吴有恒回到家乡,因树书屋便成为他领导武装斗争的中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吴有恒故居是粤中游击战的重要指挥基地和恩平县人民政府驻地。

    如今,吴有恒故居内,不仅有吴有恒生平事迹介绍及恩平革命史图片展览,还展出了吴有恒使用过的钢笔、放大镜等实物。“恩平各级部门、学校和村民经常组队来到吴有恒故居,参观这个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接受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吴永红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上凯村党总支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海外乡亲宣传村里的党建文化,传递党员精神,让党员们紧紧团聚在一起,为上凯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目前,上凯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55名。为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上凯村党总支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员生活;抓住机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们主要通过村巷讲党课、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让每个党员都接受思想洗礼。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履行好教育、管理、宣传、服务职责,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建基础。”吴永红说。

(信息收集:江门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俊才网® 版权所有
江门人才网专注江门人才,服务江门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江门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