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人才网>>江门资讯>>江门资讯
以决战决胜气势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满足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期盼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2455次 发布日期:2019年1月09日

新会区鸣桥水厂吸水点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新会区鸣桥水厂吸水点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韩玲群 摄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体现浓浓人民情怀的民心工程。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我市要以决战决胜的气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期盼。

    围绕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的总目标,我市切实增强政治安全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域推进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为契机,通过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举措,多管齐下,强力推动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挂帅担任双总河长、环境保护委员会双主任,示范带动形成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的“头雁效应”。

    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的12个整改问题,目前已完成其中6个问题的整改,其余6个问题计划在2018—2020年期间完成或长期持续整改,均达到目标进度要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261件全部办完。全市共立案处罚企业98家,罚款1132.73万元,行政和刑事拘留12人,约谈76人,问责20人。

    我市推动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433件,截至去年底,已办结373件,办结率为86.1%。迅速解决了一批废气、噪声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环境问题,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切实增强。

    我市主动借势督察整改,敢于啃硬骨头、攻最难的碉堡,去年扎实开展“铁腕治污百日行动”“清废除患2018”专项行动、“尖兵1号——潭江流域沿岸工业企业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全省排名第16位,比去年同期上升2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中,纳入生态环境部考核范围的17个地级市以上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提前实现任务销号“清零”。根据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江门市篁边、新沙水源水质一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有效构建绿色发展动力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在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行动。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和低效产能,以壮士断腕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全力推进主城区化工及危化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和玻璃、制革、陶瓷等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退出,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卡脖子”的梗阻得到加快破除,有效构建绿色发展动力机制。截至去年底,已关停企业117家,已搬迁和正在搬迁企业12家。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94家印染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66家、停产或关闭企业16家;41家皮革加工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25家、停产或关闭企业14家;34家陶瓷企业已完成提升整治25家、停产或关闭企业6家。全市新扩禁燃区内32台6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用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已按要求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或改燃清洁能源。全市960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通过持续强化铁腕治污,倒逼传统产业的“短板”转变成为绿色发展的“跳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我市还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为抓手,深化与深圳、广州、佛山等地产业对接,与港澳多领域积极推进绿色经济深度合作,布局打造台山工业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港澳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江门工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个万亩工业园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空间。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林业、健康医养、绿色食品等生态产业,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

    建立城乡统筹扶贫长效机制

    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11+3+3”城乡统筹扶贫长效机制和“三级结对”“四级挂扶”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路上“先行一步”,在全省探索了一条“统筹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这其中,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是我市实现“造血式”长效扶贫、长效脱贫的重要举措。在产业扶贫方面,我市通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项目,有力推动精准脱贫。

    在就业扶贫方面,我市积极采取举办技能培训班,提供“一对一”就业推荐服务达1.41万次,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系列措施,有效帮助扶贫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我市还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打造一批造血型扶贫项目,让贫困户充分利用既有资源、资产和资金,参与产业发展,获取分红或租金,享受产业发展的成果。

    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方式将从攻坚期原来的“攻坚战”,逐渐走向常态化和长效化。实现城乡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成为我市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

    自去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来,扶贫政策、资源、资金、措施、力量向贫困对象进一步聚合,逐步建立起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新时期扶贫救助工作开展,提供了“江门方案”,贡献了“江门智慧”。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粤桂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部署,2017年9月以来我市对口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四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8月,国定贫困县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在“扶贫车间”、残疾人异地就业和易地搬迁等方面创出了“江门经验”。

    江门日报记者/韩玲群 唐达

(信息收集:江门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俊才网® 版权所有
江门人才网专注江门人才,服务江门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江门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